常聽中醫(yī)說“經絡不通,則氣血不暢”,《黃帝內經》也說“五藏之道,皆出于經隧,以行血氣,血氣不和,百病乃變化而生,是故守經隧焉!
中醫(yī)認為,經絡決定人體健康,一旦經絡出現(xiàn)堵塞,人體就會出現(xiàn)諸多疾病!鹅`樞·經脈》載:“經脈者,所以能決死生,處百病,調虛實,不可不通。”
因此,想要養(yǎng)生,保持經絡暢通是非常必要的。
人體有十二正經,409個穴位。經脈上會出現(xiàn)很多的瘀堵點,因人而異!
肺經:孔最、魚際
孔最穴是肺經的郄穴,主治咳血和“熱病汗不出”。跟“孔”相關部位的問題,它也管,咽喉腫痛、鼻孔干癢、痔瘡.....
魚際穴是肺經的滎穴,主治身熱,心里有火,夜間咳嗽、睡不好覺,容易在半夜醒,按揉魚際穴很管用!
大腸經:合谷、手三里、曲池、手五里
大腸火重,這里會出現(xiàn)瘀堵,也會有牙痛、便秘、痔瘡、甚至耳鳴、還可能有皮膚過敏;因此,如果你出現(xiàn)了上述癥狀,就可以大腸經的這一段按揉,如果有疼痛點,就要疏通它!
胃經:髀關、梁丘、豐隆
敲打髀關穴,可以起到健脾除濕強腰腿的作用。
梁丘穴是胃經的郄穴,“急病找郄穴!”如果有急性膝關節(jié)扭傷,因急性胃炎、腸炎引起的肚子痛,都可以敲打、艾灸梁丘穴!疤怠倍嗟臅r候,當然找豐隆穴解決。
脾經:地機、三陰交、太白、公孫
這一段對人體很關鍵也容易瘀堵,,如果身體有糖尿病、胰腺炎,在這一段都可以找到疼痛點。三陰交、太白穴、公孫穴都可以健脾胃;三陰交是滋陰的大穴,公孫穴是人體第一溫陽大穴。
心經:神門、陰郄、通里、靈道、少海、極泉
心臟功能弱,肝火大,腋窩就會痛,特別是愛生氣的女性,這里會有一個大包,即副乳。因此,多敲打這里,疏肝理氣很好;手腕部這4個容易瘀堵的地方,平時多按揉。
(文中部分內容和圖片源自網絡,因無法尋其原作者,如涉及侵權,請及時聯(lián)系小編刪除,謝謝。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向母嬰行業(yè)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聯(lián)系方式:17788122807